发布时间:2018-09-17 17:52 我要投稿
贾湖骨笛 资料图像
记者9日获悉,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竹笛演奏家唐俊乔领衔的艺术家团队已成功复原8000年前中国先民们制作、吹奏的贾湖骨笛,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大型首发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 ,《笛韵天籁》将登台首演 ,让人们倾听来自远古的“中国之音”,在音乐上融合了民族器乐、交响乐 、电子音乐 、福汇外汇代理开户合唱等多种元素 ,在视觉上则以多资讯方法展现梦幻唯美效果,充满中国气质 。
“江南笛王”曾受邀吹骨笛
骨笛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 。事实上,笛是最具中国文化韵味的乐器之一 。与笛同属中国民族乐器的二胡 、琵琶等 ,无不具有舶来文化基因,唯有笛子是源自中国文化、土生土长的乐器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发掘出30多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也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EC外汇开户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唐俊乔介绍说,贾湖骨笛出土之际 ,素有“江南笛王”之誉的浙派笛艺创始人赵松庭受邀吹奏骨笛 ,留下了珍贵的音乐资料 。赵松庭曾希望复原贾湖骨笛并登台演奏,但他心愿未了便抱憾辞世 。
历时一年试验60余次复原出“仿制骨笛”
2016年底 ,作为赵松庭的女弟子,唐俊乔申请政府艺术基金拥护继续促进复原工作。唐俊乔邀请资深制笛师王建宏共同复原贾湖骨笛,历时一年,试验60余次。根据我国已有考古发掘的有关研究成果,先后采用红木 、紫檀、杉木、紫竹、湘妃竹、苦竹、树脂合成资料等进行反复实践和实验。最后,他们以树脂合成资料和苦竹复原出了“非常接近”贾湖骨笛的音色。对比当年赵松庭留下的音频资料,上海音乐学院团队复原后的“仿制骨笛”与贾湖骨笛音色接近,但音准更精确、音质更丰满。
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资讯发布会上,同为赵松庭弟子的浙江民族管弦协会会长蒋国基即兴吹奏了仿制骨笛。记者看到,骨笛形状小巧 ,仅10多厘米长 ,两端保留鸟骨特征 ,骨头上有大小不同的孔洞,吹奏时笛声悠扬 ,音色高亢嘹亮 。
器乐剧《笛韵天籁》将上演 ,讲述8000年“笛”的故事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林在勇介绍,笛是中国民族乐器,XM外汇交易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符号之一。成功复原贾湖骨笛后 ,上音组建了阵容强大的创作团队 ,包括作曲家许舒亚、多资讯音乐制作人代晓蓉、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剧徐瑛、中央芭蕾舞团一级编导费波等 ,共同创作完成了大型首发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把8000年“笛”的故事活态呈现于舞台之上。